投資,狀態與結構

金融市場中經常上演著這樣的故事:由於某個消息或突發事件導致價格突然出現瘋漲或暴跌現象,這是投資實踐中一個很重要的話題,投資決策是基於「狀態」還是「結構」?

比如某航空公司股價會因為石油價格的上漲而下跌,這種情況就是由狀態引起的變化,我們也稱其爲事件驅動。也許過段時間石油價格下跌又會導致航空公司股票上漲;還有一種情況是,航空公司的航線上修通了高速鐵路,高鐵與航線競爭。比如京滬高鐵會影響京滬航綫,航空公司可能會因此陷入結構性的困境和衰退,這就是結構性變化。

狀態變化並不改變事物構成的前提和邏輯,很多時候是一些突發事件導致,不可預期,影響比較短暫。猶如向緩緩流動的溪水中丟入一顆石子,漣漪過後一切恢復如常;結構性變化則是在深層面改變了事物構成的前提和邏輯,很多時候結構性變化是可預期的,是不可逆轉的,影響長久且深遠的。猶如在溪水流經的路徑上修築了水壩,看似一切如常的溪流結構發生了結構性變化。

高密度的狀態變化的纍積會引起結構變化,甚至有時一次高强度的狀態變化也可能引起事物的結構性變化。

追逐狀態變化所導致的價格變化與追逐結構變化所導致價格變化,二者都能獲利。但是根本上講,結構性變化才是趨勢性的,是長久可持續的。但是很多時候,在結構性變化發生時,價格往往不會馬上反應出來。比如某企業的某項技術突破,意味著結構性變化發生了。但那一刻並不產生出業績來,雖然這是一個可預期的好事情,但由於要進行新的流水線建設,生產工藝、生產設備的引進,反而表現出成本費用增加,營業利潤甚至受到負面影響,這時候股價大體上不會漲。但這個時候是最安全的投資機會。等到一切就緒,經營業績體現出來變化,這時狀態出來了,股價也會必然上漲。所以結構與狀態也不是截然對立的兩個東西,結構是狀態的根基,沒有結構的變化也不會有狀態的變化,但是在結構變化的時候,狀態並不是同時出現的。而多數時候市場是短視的和缺乏耐心的,價格的上漲往往是由狀態變化直接推動——結構是根本,狀態是果、是直接的推動因素

當然,我們不能說結構就一定優於狀態,因為很多時候,有些結構性變化最終不必然導致良好的狀態。比如說某公司開發了新項目,這相對於原來的經營來說是結構性變化,大家都認為未來會很好,但是它結構變化的結果還沒有體現出來,沒有出現真實的有利狀態。因此,此時說必然會引來好的狀態是說不準確的。雖然從結構上具有這種可能,但是確實也有很多良好的結構性調整最後失敗的案例,沒有生長出優良的狀態。

結構變化不能完全必然的全部發展成良好的狀態,這是結構投資所面臨的困難。

但另一方面,狀態投資法也有困難。狀態是一個非恆久特徵的變化,可能此時變得有利,幾個月後又變得有害,因此追求狀態有點難以預測。實際上追求狀態變化都帶有一些投機的特點。因此在純粹以狀態變化為投資進退取捨的行為上本身風險度要高,因為它沒有持久穩固的根基做保障。

把狀態的變化和結構的變化結合起來,是極具實踐意義的投資策略——投資結構變化+交易狀態變化——這是我常用的方式。

Published by

LEI

老雷的市場紀要

One thought on “投資,狀態與結構”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.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.